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妇幼保健协会
首页> 母婴课堂> 详情

乳腺导管原位癌,到底算不算癌?科学认识这个“预警信号”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其防治备受关注。值得欣慰的是,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好,而早诊早治、规范治疗、精准诊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当患者拿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病理结果时,常出现两极反应——

有的人惊慌失措:“医生,这种情况是不是很严重?会不会很容易死掉啊?”

有的人则很淡定:“听说原位癌不算癌,有些永远不会变成浸润癌?如果不做手术,是不是也没问题?”

乳腺导管原位癌,到底算不算癌?今天,乳腺科专家朱婧为大家科学解析一下这个乳腺癌防治中的特殊存在~

1DCIS双重身份:既是“警报”,也是“隐患”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被称为0期乳腺癌,本质是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的恶性增生。与侵袭性乳腺癌不同,DCIS的癌细胞尚未突破导管基底膜,处于“原地待命”状态。这种特性使得DCIS具有双重面孔:既是早期警报,提示乳腺存在癌变风险;又像定时炸弹,存在向浸润癌转变的可能。

临床数据显示,约20%未经治疗的DCIS可能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癌。这一数据凸显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目前医学界对DCIS的诊疗已形成标准化流程,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使局部复发风险降至1%-3%。

2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初潮年龄≤12岁与绝经年龄≥55岁的女性,雌激素暴露时间延长约20%,风险增加1.5倍。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风险较常人高4-6倍,且发病年龄往往提前10-15年。

◆BMI每增加5个单位,风险上升18%,这与脂肪组织产生的芳香化酶促进雌激素合成有关。

◆每日酒精摄入超过15克(约1听啤酒)使风险增加10%,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20%风险。

3精准诊断的“现代武器库”

第三代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使DCIS检出率提升40%,可发现特征性的微小钙化灶。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可实现亚毫米级病灶的精准取样,诊断准确率超过98%。 分子分型技术通过检测ER、PR、HER2及Ki-67指数将DCIS分为不同亚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例如,HER2阳性型DCIS的复发风险是阴性型的2.1倍。

4现代治疗理念强调“适度治疗”原则

- 低危组(病灶<2cm,低级别,切缘阴性):保乳手术+放疗的10年控制率达97%。

- 中危组:需考虑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可使ER阳性患者的对侧乳腺癌风险降低47%。

- 高危组(多灶病变或BRCA突变):预防性双乳切除可使乳腺癌风险降低90%。

©©©©©©

DCIS是乳腺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通过科学认知、精准诊疗和系统化管理,可将其转化为生命健康的转折点。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定期筛查、风险管控、及时就诊,将帮助我们在“防癌-抗癌”中占据先机。


来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朱婧 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