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妇幼健康发展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同期举办的“技术创新赋能妇幼诊疗共融发展分论坛”备受瞩目,该论坛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携手其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鼎力支持。
此次会议聚焦于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新技术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等多个维度,为与会者精心筹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与经验分享。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不仅展现了妇幼健康检验医学领域的技术革新与突破,更为推动妇幼精准诊疗的共融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专家合影】
01 开幕式
论坛主席、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心检验科主任潘秋辉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嘉宾、专家学者、积极参会的学员以及精心筹备的承办单位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她强调检验医学应始终紧贴临床需求,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呼吁全体同仁,携手并肩,共同为妇幼健康事业的繁荣兴盛,贡献出检验医学不可或缺的智慧与力量。
潘秋辉教授致开幕辞
02 学术报告环节
报告1:特邀嘉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党委书记王书奎教授深入剖析乳腺癌流行趋势,阐述新型标志物鉴定重要性,并结合新型诊断技术,如纳米探针高精度检测、Ce-MOF微流控芯片、自供电微流控芯片,以及激活cGAS-STING通路的纳米平台等,为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可能。
王书奎教授-“新型乳腺癌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及其转化研究”
报告2:论坛主席(创会主委)-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傅启华教授聚焦于分子诊断技术在罕见病诊断领域的实践探索,通过案例展示高通量测序等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如何运用、精准识别致病基因变异,并强调跨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对提升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为参会者提供宝贵经验和运用场景。
傅启华教授-“罕见病分子诊断-案例分析”
报告3:特邀嘉宾-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吕建新教授分享了儿童线粒体病诊疗策略,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流程,并结合ND-6、ND-1、TIMMDC1基因突变的具体病例分析,分享先进诊疗技术、治疗方案及患者管理策略,为与会者提供临床指导与科研思路。
吕建新教授-“儿童线粒体病分子诊断与治疗策略”
报告4:特邀嘉宾-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检验科主任汪俊军教授深度剖析医疗改革对检验科的影响,探讨检验与临床沟通革新,强调从单一检验向全面疾病诊断转变。他提出优化检验组合,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并强调公立医院国考下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提出科研创新,是推动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汪俊军教授-“新形势下实验诊断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报告5:特邀嘉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的质谱组组长陈方俊教授,分享了LC-MS技术在儿茶酚胺、醛固酮、类固醇激素等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在治疗药物监测、毒物筛查等方面的卓越贡献。陈教授的分享不仅彰显了LC-MS技术的强大功能与灵活性,也进一步强调了其在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与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方俊教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
报告6: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实验检验中心的名誉主任尚世强教授,分享构建宏基因组测序数据集、一键式可视化软件、靶向试剂盒的创新技术,及其在提高诊断效率、优化治疗决策方面的成功经验。
尚世强教授-“测序技术在儿科感染中的应用及探索”
报告7:特邀嘉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系主任潘世扬教授,介绍其团队发现的全新肿瘤标志物SP70及多项前沿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并分享揭示SP70在肿瘤早期诊断等方面的潜力,展示其团队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卓越贡献。
潘世扬教授-“SP70的研究及其在女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报告8:分会常委-江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柯江维教授介绍了质谱技术在儿童疾病诊断与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阐述其在评估维生素水平、儿童肥胖等疾病中的关键应用,以及胆汁酸谱分析、类固醇激素检测的独特价值。
柯江维教授-“质谱技术在儿童疾病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报告9: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检验中心主任马丽娟教授,介绍了儿童免疫功能检测在新型感染/炎症标志物、T/B细胞免疫等领域的新进展,阐述其对疾病诊治、精准医疗及公共卫生策略的支持。讲解了揭示免疫功能检测在提升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的潜力,展示了其在推动儿科诊疗进步的积极作用。
马丽娟教授-“儿童免疫功能检测疾病诊疗应用及新进展”
报告10: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向贇教授,介绍了HP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研究进展,包括HPV分类、宫颈癌流行病学、发病过程、检测方法和基因分型意义。
向贇教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研究进展”
报告11: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王洁教授王洁教授讲解了SCID诊疗规范及新生儿筛查要点,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指出TREC和TREC-KREC联合检测是关键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并分享了疑似SCID新生儿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以及筛查进展,表明早期筛查和治疗对社会和家庭价值重大。
王洁教授-“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诊疗规范及新生儿筛查”
报告12:分会青委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感染研究室主任莫茜教授介绍了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病原核酸即时检测(POCT)的应用,如PCR、LAMP及测序技术,展示其提高检出率、规范用药的益处,并分享了POCT的优势、局限及实施经验,强调适合检测方法与大数据结合的重要性。
莫茜教授-“病原核酸即时检测(PO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报告13:分会常委-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叶辉铭教授介绍了中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防控措施,详细阐述了DNA甲基化概念、作用及检测技术,并深入探讨了其在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等疾病中的应用。报告指出,母体和胎儿的DNA甲基化改变可能与出生缺陷相关,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叶辉铭教授-“DNA 甲基化在出生缺陷中的研究进展”
报告14: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江鸿教授介绍了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概况及检验科现状,详细阐述了国家绩效考核政策,深入讨论了医保政策,特别是门诊共济政策。她提供了绩效管理思路,包括成本控制、临床路径等,强调了医技科室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为DIP付费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全面指导。
江鸿教授-“DIP付费模式下的医学检验科绩效管理”
报告15: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住培基地主任朱宇宁教授分享了基因组医学时代出生缺陷防控背景及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技术进展,以本院为例介绍了携带者筛查实践及案例咨询。她强调了携带者筛查对防控遗传病的重要性,讨论了中国筛查现状与挑战,并指出筛查前后咨询是保障健康新生命源头的关键。
朱宇宁教授-“基因组医学时代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产前应用探讨”
报告16: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原检验科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龚波教授讲解了B族链球菌(GBS)的基本情况及筛查进展,强调了其作为围产期首要病原体的重要性,讨论了筛查指南转变,并探讨了抗生素使用。他介绍了多种GBS检测技术,强调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在性传播疾病项目上的拓展潜力。
龚波教授-“围产期B族链球菌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报告17: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心检验科主任潘秋辉教授分享了首个备案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成功经验,该试剂可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帮助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减少副作用。她的分享将推动医疗机构聚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加快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满足疾病诊疗需求。
潘秋辉教授-“儿童抗癫痫药物检测试剂LDT备案路径解析”
03报告主持人风采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渠巍教授(副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原检验科主任贾莉婷教授(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陈亚军教授(常委)、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陈慧芬教授(常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大鹏教授(常委)、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副主任刘根焰教授。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程烽教授(常委)、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乌鲁木齐市友爱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晓勤教授(委员)、长春市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晓威教授(常委)、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主任技师莫丽亚教授(常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主任高海燕教授(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何俊英教授(常委)、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副科长吕艳关教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周玉侠教授(常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朱叶飞教授、常州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张铭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红兵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副主任刘根焰教授。
04 闭幕式
论坛主席潘秋辉教授总结分论坛
本次论坛主席潘秋辉教授对本次论坛的专家嘉宾呈现的精彩内容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许,并向各单位及会务组致以诚挚谢意。论坛围绕妇幼健康、检验技术创新与诊疗融合,充分展现我国妇幼健康事业成就。此次会议定能为妇幼健康事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道路,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