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血管瘤外科的病房里,一位28岁的女孩,捧着自己的病理报告,开心不已、喜极而泣……
然而,就在不久前,她还在担心自己乳房上长出的“肿瘤”会不会是令众人生畏的“乳腺癌”,为此天天焦虑不安。
1年多前,女孩发现左侧乳房上有个肿块,局部还伴有轻微疼痛。为此,她喝了很多难以下咽的中药,希望能够抑制肿块的生长。
但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不仅没有变小,反而肆意生长,明显增大,并且在皮肤上出现了红斑。
她不禁心想:“不会是乳腺癌吧,可是我还这么年轻,怎么会这样呢?”
此刻,虽然心情复杂,但她明白,是时候治治这个不听话的肿块了。
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她心中充满了紧张、焦虑、怀疑,还有期待……
当地医生告诉她,根据当前的症状和表现来看,无法确定肿块的具体性质,只有穿刺活检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在经历了两次活检穿刺,一再确认肿块性质后,当地医院结果提示该肿块符合血管源性或血管脂肪源性肿瘤,医生建议切除后再做病理以最终定性。
虽然医生并没有说这跟乳腺癌相关,但是一听到“肿瘤”二字,还是让人觉得害怕。
她的心口始终像堵了一块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
家人在身边安慰开导她,并为她出谋划策,在和家人商定之后,他们决定去省里医院去看一看。于是,她便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患者入院后,考虑到病情复杂,乳腺外科和血管瘤外科专家联合会诊,发现患者左侧乳房肿块周围伴有皮肤红斑,局部温度稍高,触诊可触及搏动和震颤。结合核磁和CTA结果显示,患者左侧乳房存在异常供血动脉、静脉提前显影、动静脉异常吻合支,初步诊断为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这个她从未听说过的疾病令她彻底懵圈。
这也是肿瘤吗?会和乳腺癌一样严重吗……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女孩的脑海。
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告诉患者,动静脉畸形作为脉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可是,如果手术切除肿块的话,她的左侧乳房岂不是也跟着被切掉了吗?一向爱美的她,未来又会如何呢?
考虑到患者的担心和顾虑,乔军波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正常肌肉以及左侧乳房的外形结构。以期达到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术后美观的目的。
可是,要想得到治愈和美观的双重效果,加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情况,这对术者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由于病变的畸形团块紧密包绕乳晕静脉、乳内动脉、乳房脂肪体、乳房小叶以及输乳管等,需要在术中仔细分离病变和正常组织,保留正常的肌肉,保证乳房的主要形态不被改变,并需要配合美容缝合。
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历时6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化验报告确诊为动静脉畸形。
这才有了刚开始的那一幕。原来患的动静脉畸形不仅可以根治,还能够保留乳房,跟最初女孩所想的恶性肿瘤相差甚远,她心里的大石头也总算落地。
据乔军波介绍,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高流量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由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组成, 异常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
在发病早期一般无症状,通常从出生到青春期,病灶不明显,或仅仅表现为葡萄酒色斑或血管瘤消退期的外观。随着病情加重,局部可出现疼痛、溃疡或反复出血。
病变局部皮温升高,其典型症状为可触及搏动或震颤感,可通过体格检查、彩超、核磁共振、CTA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对于特殊部位的肿块,患者首先便容易联想到该部位的好发常见病,从而忽略了疾病的本质。其实,要结合多方面的临床表现和检查,客观分析疾病的根本原因,并对症治疗,切不可盲目推理,为自己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