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家住临沂市兰山区的冬冬(化名)将人生中第一次在病房度过新年。如今的她身体依旧虚弱,饮食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限制。但对其父母而言,这样的情况已让他们欣喜若狂,因为就在20天前,冬冬曾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白血病可救治
将时间回溯到两月前。2022年12月,年仅6岁的冬冬突感乏力,继而出现发热、腿疼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反复进行抗感染及退热治疗后,体温依旧反复。辗转1月有余,冬冬父母最终带着孩子来到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做进一步检查。
在医院,冬冬查体及门诊的血常规的异常结果很快引起了儿童血液肿瘤科主治医生马士侠的注意。“结合检查结果,患儿病情应当是血液病。”在她的建议下,冬冬又相继完善了骨髓穿刺、免疫分型、染色体、基因及骨髓的MICM分型等一系列检查,最终她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新形势,为了保证尽快开始化疗,医务部主任孙晓琳多次组织科主任会议,最终为患儿设置非感染病区单间层流病房。待患儿身体指征符合条件后,马士侠与医护团队迅速为冬冬进行了化学药物治疗、骨髓穿刺、腰穿+鞘内注射、监测培门冬浓度等治疗。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目前已平稳渡过危险期,第1疗程的化疗顺利结束,监测骨髓MRD(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已完全转阴。
(马士侠为白血病患儿做鞘内注射;护士进行PICC维护)
“很多人对白血病的印象是——不好治、活下来的机会很少。实际上,儿童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之一,且72.6%以上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只要规范诊断和治疗,90%以上都是可以治愈的。”马士侠提醒,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升儿童肿瘤存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病情监测,早期干预高风险患儿,及时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利于降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风险。
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深度合作 联手救治白血病患儿
对于马士侠所在的儿童血液肿瘤科而言,每年救治的类似冬冬病情的患儿并非少数。“白血病作为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为进一步提高专科救治管理水平,让更多患儿就近享受国家级医院的诊疗技术,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医学中心儿童血液肿瘤科米蔷主任先后来院坐诊、教学查房、远程会诊、疑难讨论并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工作指导,已成功为多名白血病患儿完成化疗治疗,让我市及周边患儿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知名专家的个体化诊疗方案,随着深入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等资源的共享,为更多患儿带来健康福祉。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米蔷主任为患儿看诊、教学查房、线下授课)
用爱心和专业,为白血病患儿撑起爱的晴空
儿童血液肿瘤病房里多数为恶性肿瘤,治疗过程花费巨大。除此之外,反复的骨穿、腰穿及化疗等有创操作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甚至会恐惧、焦虑、抑郁。为此,马士侠及其科室的医生总将患儿当做自己孩子对待。治疗过程中,马士侠允许骨穿及腰穿等操作时家长陪同,减少患儿的心理恐惧。“信心和黄金一样珍贵。”在闲暇之余,马士侠与同事经常鼓励和安慰患儿和亲属,“争取让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到最大的关爱。”
为使每位血液病患儿得到更好的照护,护士长贾瑞云带领团队在做好专业护理的同时,尽可能给予患儿生活上的关照,自己多次为家庭困难的儿童垫付部分药费。为保证化疗期间的营养及安全,贾瑞云与同事反复对患儿进行饮食宣教,患儿化疗期间肠道感染及培门冬酶相关胰腺炎的风险大大降低。
(陈婧、尹凤兰带领医护人员为白血病患儿爱心捐款)
就在春节前,儿童保健部主任陈婧、儿科专业首席专家尹凤兰带领儿科医护团队,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活动——为白血病患儿爱心捐款。“让每一名患儿都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让每一个患儿家庭都历经风雨而涅磐重生,有尊严地回归正常生活,重启美好未来。”这既是医护团队的从医夙愿,也是她们在行医道路上一直追逐着的光热。
来源:临沂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