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是经典的抗疟药,也是风湿免疫科常用的药物,羟氯喹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感染、抗凝等作用,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除此以外,羟氯喹还应用在抗核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易栓症造成的复发性流产。但您知道么,羟氯喹虽然有这么多疗效但对视网膜却有毒性,长期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
羟氯喹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可高达20%
羟氯喹有蓄积作用,易沉积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其毒性可造成视网膜不可逆性损伤。在视网膜病变早期,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无影响,仅可通过眼科检查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夜盲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与羟氯喹使用剂量、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推荐剂量下使用羟氯喹,5年内出现视觉损伤的几率在1%以下,10年内出现眼毒性的几率在2%以下,但在20年以上的程序用药后,视觉损害的发生率可达20%以上。
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1.羟氯喹累积剂量大1000g;
2.使用羟氯喹超过7年;
3.肥胖或者高龄;
4.肝肾功能不全;
5.既往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
这些患者不建议使用羟氯喹
已经存在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羟氯喹眼毒性。本身患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的患者,其原来的病变可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干扰,使得医生无法对羟氯喹的用药安全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因此,如果已经具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病史的患者,通常不建议使用羟氯喹。
如何降低羟氯喹视网膜毒性发生风险?
除了停止使用羟氯喹以外,目前还尚无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治疗羟氯喹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视网膜病变,在停药后可能逆转,到了晚期,即使停药后视力也无法恢复。定期的眼科检查可以在视力受到显著影响之前,有效地保存患者的视功能。因此,需要长期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建议定期行眼科检查。
多久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包括视力、中心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眼底照相、色觉等。
1.在开始接受羟氯喹治疗前应进行眼科检查,排除本身已经存在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2.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用药1-5年,每年1次;无高危因素的患者,用药大于或等于5年,每年1次。
3.使用羟氯喹后,如出现视力下降,应尽快眼科就诊,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同时服用激素的患者,有发生激素相关的青光眼、白内障的可能,也可引起视力的下降。故应先到眼科就诊,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再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用药。